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您还真实诚
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 by 6号鼠标
2019-6-26 14:22
十几分钟后。
唐青溜达完了。
看到‘行军’消失在视野里,储军才松了口气,身份的差别,让他连开口请吃饭的勇气都没有,能见一面,已经是不容易。
“储总,唐总呢?”
市二建的经理匆匆赶来。
“走了。”
“早知道开快点了。”经理懊恼道。
看了看储军。
他有点明白为什么唐家人愿意把项目交给他,看看人家的态度,每天都来,今天碰到业主,唐青对储军的印象肯定更好了。
除了运气。
态度真的很重要。
瞥见经理的眼神。
储军明白其中的意思,心里也是不免一阵高兴。
他没有背景,祖上三代都在地里抛食,年轻时从工地小工干起,一步步走到现在,赚钱的态度再不端正,也别想有作为了。
“唐总说了什么?”经理问。
“没什么,就是问问进度和质量,总之挺满意的。”储军笑道。
“那就好。”
储军今天高兴,“走,晚上我做东。”
“得狠狠地吃你一顿。”经理气闷道。
“哈哈,好,米饭管够。”
“你好意思。”
“小本生意,没办法。”
“。。。”
经理无语。
还这小本生意,要不要脸!
。。。
没一会儿。
他们又来到了京华广场。
不是来玩。
依旧是‘务正业’。
唐青是个‘大懒人’,能一天跑完的地方,就多跑一下,这一次的目的地是天眼的‘梦想基金’大楼,地点就在这一片。
当初。
有人追到学校。
找唐青推销直播项目,他当时就回绝了,表示没兴趣,之后,‘梦想基金’项目正式立项,完成一些人‘有价值’的梦想。
-没有社会价值。
这类项目。
梦想基金是不理会,为了支持,青岩市把一栋写字楼拿了出来,由天眼管理,专门供给这类‘有价值的梦想’创业公司办公。
“像点样子了。”
看到人来人往的商业区,唐青心道。以前这些写字楼几乎都空着,但随着天眼投资的公司越来越多,也带动了这边的人流量。
唐青的突然到来。
并没有让他们手忙脚乱。
天眼。
做的就是企业服务,因此,平常工作就是随时出于待检查状态,而由天眼管理的这栋大楼,各个小公司也根本不怕这种临时造访。
卫生。
天天打扫。
办公环境。
每天必须整理两次。
总之。
不怕任何人、任何时间突然过来检查工作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,在它们创业初期,就得养成好的习惯,至少把基本的企业形象做好。
快下班了。
唐青到来的消息,让很多公司沸腾起来。
“什么,哪里?”
“楼顶,基金会的办公室。”
“会不会来我们这”
“这我怎么知道,估计不会,楼里这么多公司,都临近下班,他哪能走得完,就算是看,也只会是那几家做的最好的。”
“。。。”
“走,下班。”
“不,我得看上一眼真人再走,上去不太好,干脆在门口,他肯定是要出来的。”一个唐粉赶紧检查一下手机的电量。
显然。
准备拍照。
“好主意,我也去。”
。。。
楼顶。
会议室。
“。。。”
“零七年全年收到的基金捐赠共计两亿零四百万,国内捐赠一亿七千万,国外捐赠三千四百万,其中,国内捐赠主要为。。”
“。。。”
“上个月,基金会代支付工资总额一千九百二十一万,加上投融资,截止到今天,基金会余额两亿四千一百五十万。”
“。。。”
“截止到今天,我们首轮投资的公司,有八十一家完成了二轮融资,总融资规模超过三亿人民币,至今没有一家公司破产。”
“。。。”
听完汇报。
唐青不断电投,总体来说,基金会运营良好,当然,开销也是巨大的,每个月最大的开销就是给这些公司的员工发工资。
大楼是市政府的。
不要钱。
水电气,市里全包,因此,也就工资和公司运营需要钱,由于多是互联网公司,使用的也是小小的数据中心,又省了些。
然而。
工资却是实打实的。
看这个进度。
来年很快就要月发两千多万了,一开始给基金会的钱根本不够,唐青又让手下公司捐了些,加上其他捐赠,倒也不会破产。
唐青说道。
“我们还是以往的原则,投资有价值的梦想,待成长起来,有更好的出路,其他人要投资的话,欢迎就是,尽量不做二轮融资。”
“我们存在的意义,是给它们一个平台和首发助力,如果最后公司破产,但只要是有意义,有价值,我们依旧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和数据等服务。”
唐青不会忘了这个基金会的初衷。
目的不是赚钱。
也不是帮别人赚钱。
恪守本分。
“是,董事长。”
“那就这样吧,其他公司我就不去看了,你们做得很好,继续努力。”唐青说道。
夕阳西下。
也该回家了。
唐青下了楼,这种公事,秦诗琪她们并没有跟来,而是在不远的京华商场,只有窦娇和潘越跟着他,当然,还有战士。
“唐青出来了。”
出了大门。
一声尖叫响起。
只见大门外围了一圈人,都是年轻人,二十来岁的模样,他们从天南地北而来,正因如此,唐青提前知道,却并未选择走地下车库。
“唐青。”
“唐青。”
“。。。”
不知道谁带头,竟然开始一直喊他的名字。
额。
唐青感觉画风有点奇怪。你照相就照相吧,还来个背拍,等等,那位姑娘,你是在直播吗,要收了礼物,是不是也有我的一份啊。
场面有点乱。
唐青压了压手。
待安静下来。
“你们好,谢谢你们,现在是下班时间,都回家吧,多看我一眼,我又不可能给你们发钱,去吃点美食,看看书,有意义的事还有很多。”
唐青的声音不大。
但在场的人都听得很清楚。
“能给我们说两句吗?”
“是啊。”
“说两句。”
“。。。”
唐青想了想。
“好,我就说两句。”
闻言。
场面又安静下来,这可难得啊。
“未来商业环境多变,但梦想的价值不变。”
说完。
唐青转身离开了。
众人:“。。。”
您还真实诚。
说两句,就两句,不过也够了,话不在多。
地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唐家多了两个‘考生’(求订阅!)
看到唐青的背影。
没人跟上去。
严格来说。
唐青是他们所有人的‘老板’,大楼内的人工资几乎都是由基金会发的,连住的房子也是青岩市免费提供,如此条件,全国仅此一家。
因此。
对唐青。
他们即崇拜,又敬畏,这是一个真正尊重和愿意帮助他们这些‘追梦人’的企业家,这种人当首富,他们打心底里服气。
其他人。
呵呵。
“听唐青的,今晚吃点美食去。”
“同意。”
“我想吃麻辣烫。”
“别忘了还有另一句,看看书。”
“还用你说。”
“。。。”
就这样。
一群人莫名地达成了一致---今晚吃好点。过几天就要放假,好久没回家了。天眼报销的路费,更是让他们感受到了关怀。
。。。
京华广场。
和游乐园差不多。
全是人。
自从建好后。
这里就成了青岩市的商业中心、购物中心。无论是不是节假日,都不缺客流,而在购物中心的入口上,挂着一幅巨大的宣传海报。
纪元。
开启新生活。
后方就是过年的促销信息,以及代言人的巨大画像,依旧是那两个人,《仙剑奇侠传1》的男女主角,唐青在考虑二代机要不要换人。
不是觉得两人不好。
而是天眼觉得总有些人不是两人的受众,从商业的角度来说,每一款产品可以有一个代言,但不能多款产品都用一样的明星。
打电话叫她们出来。
会和后。
“小老板,晚上我们就不去你那了,你刚回来,好好和家里吃顿饭,明天我们再去庄园玩。”窦娇可没有忘记家里还有个蹭饭的。
“那好吧,明天见。”唐青说。
“行。”
。。。
傍晚。
回到家。
饭菜已经做好。
“又买那么多东西,家里都快放不下了。”看到女儿大包小包地往屋里搬,舅妈实在是无奈,说她乱花钱,可这明显不是。
一定又是唐念儿的卡。
“没关系,我放念儿妹妹这边。”
“臭丫头。”
“没事,这里空间大。”唐凯笑道。对秦诗琪,他也当半个女儿看待,虽然一天咋咋呼呼的,但每次来,家里都热闹许多。
舅妈再次无奈。
碰到一个有钱到如此地步,还愿意给自己女儿花钱的亲戚。
她还能说什么。
饭桌上。
“唐唐,大学的运作准备的怎么样了?”唐凯问,他知道唐青打算今年开学,要准备的东西太多,行政、教学,生源,全都是事儿。
“天眼已经拟好方案和名单,正在沟通。”
这些琐事。
宜早不宜迟,若是别人建学校,肯定是先组管理,再谈师资,可他不需要,管理和师资一起,大学依旧会受到天眼监管。
“这么一弄,我都想去学个学位出来。”
“二叔,好想法。”
“你也觉得好啊,哈哈,我也觉得,虽然年纪大了,但我感觉脑子还行,我就不信学不出一个本科出来,就这么决定了,我要读大学。”
唐凯信誓旦旦道。
“你看得懂高等数学吗?”二婶尤曼打击道。
唐凯脸一红。
“那我就从中学课本看。”
“如果是这样,那你还是把中学读完再说。”
“。。。额,这。。。”唐凯一想也是,中学的题都不会做,读大学,这不丢人的嘛,这了半天,他脸一倔,“读就读。”
定下目标。
执行。
这是做生意养成的习惯。
再难。
有当初奔波去泰国、吃不饱、穿不暖、过得提心吊胆难?有机会,还有时间,干就得了。唐家要崛起,除了钱,还得不让人在学历上看扁。
“二叔,你认真的?”唐青笑了。
“当然,我明天就让人买全套的中学课本来,不,小学的也买上,上中学就算了,我在家里自学。”唐凯也是雷厉风行之辈。
“二叔,我支持你。”
唐青首先表态。
“哈哈。”
“不懂的就问念儿妹妹。”唐青顺便补刀。
“。。。”
憋了一会儿。
“问就问,问我闺女,不丢人。”
“大哥,要不你也一起,我们共同进步。”唐凯不忘唐父拉近来。
“我?我小学都没毕业呢。”
“这有什么,我还不是,现在生意稳定了,有时间充充电也好。”唐凯极力鼓动,问闺女题,这种事情,他一个人有点尴尬。
没有生存压力。
唐父也有点意动。
给自己找点事做,自己儿子的朋友没几个一般人,今后估计也要见些大场面,可不能给‘唐氏家族’这个逐渐清晰的名字丢人。
“好。”
“哈哈,哥,咱们到时候再当同学,比比谁分数高。”
“你肯定考不过我,我的事少。”
“这可不一定。”
“。。。”
听着两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要比分数,众人觉得太诡异了,秦诗琪还不忘起哄,“要是学得快,你们还可以和念儿妹妹同届。”
“。。。”
一听。
唐凯更加来劲了。
就这样。
一顿饭全都在热议这事。
从此。
唐家多了两个‘考生’。
。。。
次日。
上午。
窦娇和潘越来到庄园。
“欣姐呢?”
“出去了,估计和巩朗到哪里找事做,她要证明没有家族照样可以过活,我也没办法,不知道她和家里要僵持到什么时候。”
窦娇无奈道。
夹在中间,好难做人。
“不说了,反正我们也没办法决定,对了,潘越昨天和我说了一个生意的想法,我也拿不住,想问问你怎么看。”窦娇说。
“哦?”
唐青看向潘越,他知道酒生意没做后,一直在苦恼做什么。好像之前还打算利用父母的关系,做石化上下游相关,难道又有新想法?
“共用自行车,你觉得怎么样?”潘越说。
“。。。”
唐青愣了一下。
共用?
还自行车?
“之前我在你们的影视城里看到过,按次收费,我就想着能不能扩大规模,做共用自行车,你知道,现在有了智能手机,定位和。。。”
接着。
潘越把他的理念讲了一下。
完全是共享单车的套路,算是新模式,难怪窦娇拿不准。影视城的那些单车,至今每辆都赚了至少六辆车的钱,难怪潘越感兴趣。
“想法很好,可是,那是在影视城相对封闭的环境内,不怕被人长期占用和乱停乱放,或者被人拿去废品站拆了卖了什么的。”
“这些问题我也考虑过,但生意嘛,只要正向力大于反向力,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,所以娇娇也拿不准,来看看你有什么好办法。”
唐青笑了笑。
“好办法?也不是没有。”
“真的?”
“那就是拉着政府一起做。”
第一千万百七十九章 决定了(求订阅!)
“???”
潘越一脸问号。
这就是你说的好办法?
“潘哥,这种生意,如果从短期来看,你自己单干是个不错的选择,可以快速融资和扩张,未来也能看到一定的盈利能力。”
“但是,这种一阵风项目,来得快,去得也快,没多久你就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,加上损耗,投入和产出会渐渐失衡。”
“运气好,可以稳定地赚点小钱,但运气不好,就只能不死不活。所以,如果想当个长期生意做,还是拉政府一起比较好。”
“至少,你的损耗会少些。”
未来十年。
很多东西都如一阵风,刮起来的时候铺天盖地,风停之后一地杂毛。团购、虚拟币、共享经济。。。这些东西,唐青都没有兴趣去追。
他更喜欢长期项目。
五年。
十年。
甚至更久之后,这家公司还存在,这才叫‘做企业’。
“损耗。。”
潘越喃喃道。
他当然想过这个问题。
共用自行车的出现,会损害不少人的利益,加上有的人手欠,这个比例会相当的大,维修倒是小事情,可人家免费用,你也没辙。
他在想唐青的建议是否能解决。
完全杜绝不可能。
但利于推广倒是事实。
今年是二零零八,奥运年,如果打着‘全名健身’的名头,倒是可以在初期就获得相当的优势,就是出让利益,让潘越有点纠结。
看到潘越愁眉苦脸。
唐青提醒了一句,“潘哥,这个项目的困难可不是模式,还有技术和生产,你先把这些问题解决,再考虑其他问题也不迟。”
闻言。
潘越脸有点红。
的确。
车怎么造,技术怎么办,他都没搞定,就去操心利益分配,着实有点YY了,“是我想多了,也对,先把技术问题解决再说。”
唐青微笑看着他。
也理解。
好歹潘越也是个二代,做生意首先考虑的是利益分配,至于能不能完成倒是其次,就像柴仁,做房地产,第一步是做利益分配。
至于拿地和建设。
对这些人来说。
算事儿吗?
“他之前还想做纸箱。”窦娇一旁捂着嘴笑。
“纸箱也不错,未来的需求肯定大,但地域局限太强,价格低,体积大,根本不适合长途运输,门槛低,竞争也激烈。”唐青说道,
“。。。”
这话。
和窦娇说得如出一辙。
“唉,想找个踏实的项目长期做,怎么就那么难呢。”潘越苦恼道,小生意看不上,中等生意不好挑,大生意又难做。
他感觉自己真不适合商业。
也是。
要是自己有天赋。
就不至于卖了这么多年的酒。
“要真想找个长期项目做,我倒是有个小建议。”唐青忽然道。
一听。
潘越来了精神。
“什么项目?”
“二手物品。”
唐青说出了四个字。
“二手物品?很多人在做了吧。”潘越疑惑道。
“是有很多人在做,但成大规模的却没有,我说的大规模,是做到几十上百亿的年销售的程度,至少,我认为这是个大市场。”
“我说的二手,不是做中间商或者做二手平台,而是你自己回收,维修,销售,售后等一条龙,你完全可以建立一个新的商品生态链。”
“而回收种类可以是多种多样,大到机床、汽车,小到耳环首饰,只要是有正规变现渠道的,都可以作为回收的对象。”
“回收回来,完好的直接出售,需要维修的就自己找人修,修好了卖或者租出去都行,但一定要做好售后,这是口碑的基础。”
“而来源也可以多样,不仅限于国内,国外很多不用的东西,其实都是完好的,打印机、电脑、手机,修好了,总会有适合的消费人群。”
“但一定要注意,来源合法,是这家公司存在的基础,所有东西,只要是贵重小件,就必须有发票和证明是物主的凭证。”
“。。。”
唐青换换说出了自己的构想。
很简单。
也很低端。
但很有价值,也的确能赚钱,当二手物品也有完备售后的时候,也将会激活一个隐藏的大市场,做好了,是真的能发财的。
越听。
潘越的眼睛就越亮。
“好项目。”
窦娇脱口而出。
“可如果连售后也做,种类多的话,公司光是人手和固定资产就是个庞大的数字,要是在国外也做,那就更加花钱了。”
潘越虽然激动。
但还是会算账的。回收、仓储、维修、销售、售后全部做下来,只在一个省的投入就十分巨大,更别说唐青提到的国外。
“我说的是后期构想,前期可以专注于部分品类,慢慢熟悉业务和流程,搭建服务网络,等运作成熟,再进行横纵向的扩张。”
“比如青岩市,你可以作为试点,在电子产品、家用电器方面入手,一步步开始,当然,前提是你要做,不然我就是在废话了。”
“做,你说可行,我就做。”潘越没再犹豫,当即表态。
华夏首富觉得不错的生意。
老婆也觉得好。
再犹豫。
那他就是傻了。
可以预见,后期需要的投资会是他无法承受的数字,到时候如果朋友们凑不齐,找唐青投资也会更加容易点,但初期他准备自己做。
“决定了?”
“决定了。”潘越认真地说道。共用自行车,感觉没这个靠谱。有家有室,不缺钱,他更喜欢稳妥的项目,赚钱慢点也无妨。
“我只能说,你不会后悔这个决定的。”很多东西唐青都没说,这个生意要做好,的确能赚大钱,别忘了,他手里还掌握着一张王牌。
---非洲市场。
这些地方的人短期内消费不起那么多新产品,因此二手市场尤为的大,但现在消费能力并没有激活,等起来了,就算只占十分之一,那也是千亿起步。
不过。
这家公司想要发展到那个地步。
没有十年是别想了。
唐青原本想自己做的。
但发觉没多大意思,一年多挣几十百把亿的,好像也木有多大作用,拿来都不知道干什么,如果潘越需要他入股,就入,不入,唐青也不勉强。
自己抱着大西瓜。
就别老惦记着朋友的芝麻了。